农作物收割后,田间地头的秸秆何去何从、怎么样处理?本年南乐县三秋出产期间,环绕玉米秸秆“五料化”运用给出了答案。
9月27日,在南乐县兴乐办南关村的玉米秸秆收储现场,秸秆打捆机在田间来回络绎,现场做固定、打包,将本来四处散乱的秸秆打包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圆柱体。经过秸秆打捆离田不仅从源头上排除了秸秆燃烧危险,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作物秸秆综合运用水平,破解了秸秆解决方法单一、秸秆运用项目缺乏等问题,实践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双赢。
据了解,南乐县生物基资料工业园是全国两家之一、河南省仅有要点支撑的演示集群,经过10余年的开展,现已建成了全国仅有一条以玉米秸秆或淀粉为质料,经过液化制糖、L-乳酸、聚乳酸或聚乳酸共聚物、聚乳酸改性资料,到生物降解购物袋、一次性餐具、薄膜、水稻育秧盘、被服等终端制品的完好工业链条。本年,在双碳布景下,南乐县将秸秆质料化运用打造成为生态工业高质量开展新的增长点,充沛的发挥农业乡村生物质资源优势,经过免费收储、每户每亩奖补480斤有机肥的惠民办法,活跃引入秸秆机械化打捆犁田技能,因地制宜、就地转化、就地运用,对兴乐办、杨村乡等6个城镇办,约5万亩玉米秸秆进行打捆离田作业。
打捆后的玉米秸秆将被切片、破坏、烘干、水雾除尘、紧缩颗粒、打包。就这样,农田“废弃物”变成了“花生巨细”的洁源“燃料颗粒”,将用于当地洁源生物企业运用。据当地农业部门预算,本年农户一亩地可产出秸秆1000斤,可转化为生物基燃料颗粒750斤。比较以往企业对外购买燃料来比,可削减燃料开销180余万元,为企业的节省、集约化开展带去了福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