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厕所110-140平方米不等,配有中央空调和排风体系;配有烘手器、净化开水机、主动喷香机、洗手液等多种洗漱物品,并安有wifi、音箱等设备……乍一看这些装备,还以为是哪个星级酒店的卫生间装备,但这样的现象却出现在一个刚脱贫的县城里。
日前,吉林省纪委监委揭露通报4起、官僚主义典型问题。其间,省农业村庄厅原厅长、白城市通榆县委原书记李德明,被曝搞劳民伤财“形象工程”。据了解,2020年,在通榆这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县城里,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德明斥资上千万元,搞了10个公厕,内部装饰适当奢华。
一个刚摘掉深度贫困县帽子不久的县城,居然投入如此巨额资金建筑奢华公厕,这不只浪费了很多的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,也与所谓的“民生工程”无关,从根本上就背离了“民生”二字。诚如不少人所说,这是典型的“拍脑袋”决议计划,其所形成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。
我们都知道,无论是城市公厕仍是村庄厕所,其建造主旨都应该以“有用”为根底。这不只是言论场上的一致,在有关部门发布的文件里也有专门的要求。
2018年,住建部发布的《关于做好推动“厕所革新”提高乡镇公共厕所服务水平有关作业的告诉》也清晰要求,公共厕所建造要“重视有用力戒奢华”。而且,文件还专门提出,公共厕所要杰出环境整齐、洁净卫生、便利舒适等有用功能,不得盲目贪大图洋,不得脱离实践需求片面寻求奢华。
但从通榆县此番被通报的事例看,其显着违反了这样的要求。放下这几个公厕的建造本钱不谈,单从后续的保护层面看,其本钱就不或许太低。除了日常的卫生清洁等层面,那些本与公共厕所不搭边的“设备”,后续的保护本钱又让谁去承当?
而从运用率上看,这些奢华厕所运用频次能有多少,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当地政府官网上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现,通榆县总人口仅有35.04万,但其总面积却达8476.39平方公里。那么,问题来了,该县城又有多少民众有运用这一些奢华公共厕所的需求呢?
建造公共厕所当然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,也是一项民意工程。但正因为这是一项民意作业,所以在推动相关作业时有必要要回归“民生本位”,根据本地实践展开相关作业。
身为县委书记,假如在任期间好高骛远,寻求大而无当、虚有其表的项目,疏忽了实践的需求和长远利益,将民生作业当作展现政绩的秀场,那露出的只要本身歪曲的政绩观,也势必会“东窗事发”。
民生作业需要兢兢业业。尤其是通榆这种脱贫区域,本应愈加爱惜每一分财政资金,将有限资金优先投入到教育、医疗、住宅等民生刚需范畴。但李德明的做法与之相差甚远,其搞劳民伤财“形象工程”的做法,严峻背离了县委书记所应当担负的重要职责。从这个方面看,此番当地纪委监委通报这个事例,其警示意图再清晰不过。